公開資料顯示,我國真正實(shí)�(xiàn)污泥安全處置的比例不超過20%。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在最初建�(shè)�(shí),并沒有污泥處理配套�(shè)備,“重水輕泥”的現(xiàn)象十分嚴(yán)重。很多時(shí)候,處理污水所�(chǎn)生的污泥都采�“外運(yùn)填埋”的方式�(jìn)行處理,這些隨意堆放的污泥均沒有�(jīng)過無害化處理,造成�(huán)境污染�
“最后一公里”留白 污泥處理疾呼市場之手
《水污染防治行動(dòng)�(jì)劃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�(jìn)污泥處理處置,現(xiàn)有污泥處理處置設(shè)施應(yīng)�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(dá)�(biāo)改造,地級(jí)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(yīng)�2020年底前達(dá)�90%以上。而此前業(yè)界人士多次指出,我國�80%的污泥沒有得到有效處置�
�(yuǎn)未完成的目標(biāo)
按照�(guī)劃,“十二�”期間全國�(guī)劃建�(shè)污泥處理處置量總�(guī)模應(yīng)�(dá)518萬噸/年。但根據(jù)《中國城市統(tǒng)�(jì)年鑒》中�(shù)�(jù)顯示,截�2014年年底,全國污泥處理處置�(shè)施建�(shè)僅完�“十二�”�(guī)劃目�(biāo)�43.4%,即224.81萬噸/年�
從來源上講,污泥主要分為工業(yè)污泥與生活用水污泥。當(dāng)下,生活用水污泥占據(jù)了較大比重,其主要來源于污水處理廠,也就是市政污水。在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中,第一�(gè)步驟是將污水引入沉降池將雜物�(jìn)行沉降,再將剩余的污水通過過濾、滲透等方式�(jìn)行�(jìn)一步處理。最終沉降后形成的沉淀物則是污泥。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(zhì)、及重金屬,直接脫水填埋�(huì)�(dǎo)致土壤的�(yán)重污染。因此,早在“十二�”�(guī)劃初期,污泥處理�(chǎn)�(yè)被提上日程,�(guī)定的目標(biāo)是到2015年,中國重點(diǎn)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�(dá)�80%,其它城市達(dá)�70%,縣�(jí)重點(diǎn)城市�(dá)�30%�
多位�(yè)�(nèi)人士�(rèn)為污泥處理處置的技�(shù)條件已經(jīng)具備,類似于餐廚垃圾生物�(zhì)厭氧�(fā)酵制沼氣、生物柴油、循�(huán)流化床焚燒發(fā)電、以及類似于微生物技�(shù)制作活性污泥,將其資源化利用技�(shù)都已成為重要的處理處置手段。不過,盡管技�(shù)種類眾多,卻掩蓋不了污泥處理處置市場�“虛火”�
自上海白龍港�(xiàng)目之后,國家鮮有大型污泥處理處置�(xiàng)目落成。公開數(shù)�(jù)顯示,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僅有約50座大型污水處理廠中建�(shè)了一批污泥消化裝置,而且污泥處理�(shè)施小,甚至近20座都已不能使用�“�(xiàn)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做,而是怎么做。但�(xiàn)在業(yè)�(nèi)都沒有一種特別有效的商業(yè)模式,大家都在摸索,所以我們也只是在觀望�”�(yè)界資深人士楊坤指出�
乏力的處理設(shè)�
與此同時(shí),與之相佐的是,我國絕大多數(shù)的污水處理廠沒有配備污泥處理�(shè)施,污水處理�(chǎn)生的污泥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處理和處置。以北京市為例,2006年,北京污水處理廠日�(chǎn)生脫水污�2100噸,京郊大興污泥消納場污泥處置能力為400�/日,80%的污泥無法得到無害化處置�
北京市可持續(xù)�(fā)展科技中心總工程師馮武軍介紹,目前我國�(duì)污泥的處置以填埋為主,并有少量的堆肥和焚燒。污泥處理的最大難題是“初級(jí)污泥”含水率過高,后期脫水難度大、費(fèi)用高。目前我國污水廠未作處理的污泥的含水率為99%,而污水處理廠�(jīng)過濃縮和脫水處理后的污泥,含水率也只能降低到80%。因此,不論是填埋,還是堆肥、焚燒,效果都不理想,無法普遍推廣�
污泥含有豐富的有�(jī)�(zhì)和氮、磷、鉀等元素,理論上講是一種較好的肥料。但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泥基本上是一�“流體�(zhì)”,又�?yàn)楦缓椭惖臇|西,水分蒸發(fā)和下滲都十分緩慢,自然風(fēng)干的�(shí)間漫長,堆積�(fā)酵的效益極低;在焚燒方面,雖然富含有�(jī)�(zhì),但含水率太高的污泥必須得添加燃煤才能焚燒,�(fèi)用每噸為150�200元。如果配套的煙氣處理裝置不完備,還極易造成空氣污染�
目前我國采用的主要是填埋法。但因污泥含水率過高,在�(yùn)輸和填埋過程中容易變�(zhì)�(fā)臭,加上含水率過高導(dǎo)致黏性大,無法與其他垃圾均勻混合,阻礙了填埋場垃圾的生物�(fā)酵、降解過程。不少地方填埋場拒絕含水率大�60%的污泥�(jìn)入場地�
熊康說,污泥填埋方式因無害化程度低,在國外已逐漸被禁用,污泥焚燒技�(shù)因其成本高也在減少使用。德國、丹麥和法國等歐洲國家規(guī)定,只能將污泥焚燒灰渣作填埋處置,而不能直接將污泥填埋�
“上天”還是“入地”
污泥的最終歸宿在哪兒?據(jù)悉,目前常用的污泥處置方式有填埋、焚燒、堆肥、建筑材料等。業(yè)界人士胡峻銘介紹,現(xiàn)在有31%的污泥采用土地填埋的方式處理�3.45%與垃圾混合填埋;還有�45%的污泥用來堆肥等土地利用�(lǐng)域,還有�3.45%的污泥�(jìn)行焚燒處理�
“土地需要富含有�(jī)�(zhì)營養(yǎng)物的、穩(wěn)定化、無害化的污泥�”國家住房和城�(xiāng)建設(shè)部城建司巡視員張悅認(rèn)為,污泥作為“人以衣食形式消費(fèi)掉的土地的組成部�”,讓其回歸大地才是遵循社�(huì)�(fā)展規(guī)律的選擇�
但現(xiàn)在面臨的問題是污泥中的重金屬難以處理。胡峻銘說,在污泥堆肥形成的半成品中,一般對(duì)重金屬含量�(jìn)行檢測。由于重金屬具有累加特性,可致多年生植物重金屬超標(biāo),對(duì)人體造成危害。這是技�(shù)層面面臨的風(fēng)�(xiǎn)之一�
除了技�(shù)上面臨的�(fēng)�(xiǎn),相�(yīng)政策�(duì)污泥土地利用的限制也存在。胡峻銘指出,相�(guān)部門目前還沒有就污泥土地利用政策�(dá)成一致。在�(shí)踐中,國家發(fā)改委、工信部、住建部�(shí)際上鼓勵(lì)污泥堆肥技�(shù)路線。國家發(fā)改委支持了一�2�—10萬噸不等的污泥堆肥的�(xiàng)目�
“但是污泥堆肥企業(yè)如果要將有機(jī)肥�(jìn)入到�(nóng)戶的最終投藥點(diǎn),就需要農(nóng)�(yè)部對(duì)有機(jī)肥�(jìn)行認(rèn)證許可。農(nóng)�(yè)部門出于避免工業(yè)污染源�(jìn)入農(nóng)�(yè)用地的考慮,并不允許污泥在�(nóng)田�(jìn)行利用。這一問題亟待相關(guān)各部門�(dá)成一致意見�”胡峻銘說�
�“污泥入土”相對(duì)�(yīng)的是“污泥上天”的處理方式,但其存在問題也愈加明顯�“污泥焚燒不僅消耗大量能源,也產(chǎn)生大量細(xì)顆粒飛灰�”張悅說,“污泥里面的重金屬都到哪去了?要么在大氣,要么在飛灰,要么就在工廠里面�”
增碳還是減碳
“合規(guī)處理的很少,大部分沒有得到妥善處理,以填埋為主�”中科院地理科�(xué)與資源所研究員、全國污泥處理處置促�(jìn)�(huì)副理事長陳同斌表示,污泥排放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,污泥碳排放大約是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�40%,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碳減排形勢十分�(yán)峻�
填埋�(huì)顯著增加碳排放,污泥�(fā)酵處理后�(jìn)行農(nóng)林業(yè)和園林綠化等土地利用,可以回收氮磷和有機(jī)�(zhì),減少高能耗的化肥投入;而且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能固定大量二氧化碳,具有十分顯著的固碳、減碳效果�
陳同斌表示,污泥處理處置的碳排放量很大程度受工藝路線、技�(shù)水平、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。在污泥裝備方面,設(shè)備不同能耗不同,智能�(fā)酵工藝節(jié)能減排效果比較顯著。清華大�(xué)�(huán)境學(xué)院教授王偉認(rèn)為,一旦把污泥從污染物變成資源,就節(jié)省了很多碳排放指�(biāo),這是正能量,不要把碳交易作為行業(yè)另一�(gè)�(fù)�(dān)�
到目前為止,我國尚缺乏一套真正有公信力的、大家都�(rèn)可的企業(yè)排放�(shù)�(jù),唐人虎舉例說,一�(gè)排放源就有若干套�(shù)�(jù)�(yīng)�(duì)不同的統(tǒng)�(jì)。如果能通過碳市場建�(shè)和推�(jìn),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相對(duì)科學(xué)的碳排放�(shù)�(jù),我國環(huán)境治理科�(xué)決策各�(gè)行業(yè)都會(huì)迎來巨變�
這�(gè)�(lǐng)域剛剛開始,需要聯(lián)合跨部門的各方面力量一起推�(dòng)。在眾多專家看來,全國污泥處理處置促�(jìn)�(huì)是很好的平臺(tái)。通過問題�(dǎo)向,提煉未來要解決的、技�(shù)的、政策的相關(guān)法規(guī)和標(biāo)�(zhǔn),帶�(dòng)�(fā)展�
陳同斌表示,碳排放方面正考慮和國家污泥標(biāo)�(zhǔn)的對(duì)接問題,不同技�(shù)也許都有一定適用空間。全國污泥處理處置促�(jìn)�(huì)只討論每�(gè)方向、每種工藝的碳排放量,并不否定各種工藝路線對(duì)污泥處理處置的適用性�
無疑,污泥處理處置領(lǐng)域引入碳排放交易�(jī)制,必將給現(xiàn)行的污泥處理處置低碳工藝�(fā)展帶來巨變。然而,污泥處理處置工藝的碳排放基礎(chǔ)信息和監(jiān)測結(jié)果還比較缺乏,國�(nèi)污泥處理處置的碳排放�(píng)估還處于定性階段,不能滿足碳排放交易的需要�